“如今冀州东有公孙瓒,北有黑山贼,西有南匈奴、白波贼等势力。我们应该占据黄河之北,扫清境内反对势力,灭掉猖獗的黑山贼与穷兵黩武的公孙瓒,统一整个冀州。
然后慢慢合冀、青、幽、并四州之地,收英雄之才,拥百万之众,迎大驾于东京,复宗庙于洛邑,号令天下,以讨未复,以此争锋,谁能敌之?”沮授声情并茂的说道。
作为原本历史中,袁绍集团最厉害的战略家,早早的就帮袁绍制定出了长远且正确的战略规划,袁绍也是一步步按照此方针,最终合冀、青、幽、并四州之地,占据黄河以北的广袤地区。
只是由于河北的派系太多,沮授在党争中失败,失去了袁绍的信任。
如果袁绍能像曹操当初对待荀彧一样对待沮授,或许官渡之战就不会发生,即使发生,袁绍也不会失败。
因为沮授并不赞同袁绍发动官渡之战。
一来,曹操代表的朝廷,是大义所在的一方;
二来,袁绍的整体实力强于曹操,如果毕其功于一役,决战官渡,战争不可预知性太大,一旦出现意外,强弱就颠倒了。
沮授提出的计策是“三年疲曹”,而不是立刻与曹操决战于官渡。
即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,对曹操进行持久战,因为曹操的地盘基本上全在中原的四战之地,并且东西战线拉得太长了。
东到东海,西到潼关。
这样只要大量制造舟船,缮制器械,作出渡过黄河攻打兖州的姿态。
然后派遣自己的精锐骑兵,攻打曹操领土的东与西。
曹操救西面,袁绍军就攻打东面,曹操救东面,袁绍军就攻打西面。
因为曹操的东西战线太长,就会疲于应付,时间一长,自然支撑不住。
更何况他还要面对南方的刘表、刘备、孙策以及西边的凉州各部。
三年之后就可以使得曹军疲敝,灭曹定成,而不必急于决战。
不能说沮授的战略方针是最正确的,但是绝对是最稳妥,最务实的。
…………
“沮监军之言,真是深得我心啊!只是眼前公孙瓒兵马日渐强盛,如果等到平定太行山附近的黑山贼,收为己用,实力必定大增,对于我等而言,是祸不是福!
一旦境内黑山贼被他所平定,必将进攻我们所占的冀州核心区域。”袁绍眉头紧皱的说道。
“袁公无需担忧,以我所见,黑山贼并非短时间就能平定的。虽然公孙瓒这些年几乎鲜有败绩,打出了白马将军的威名,但是基本都是依靠在平原地带的野战取胜。
而常山、中山境内多山,黑山贼如今已经壮大到十余万,公孙瓒更擅长野战而非山林间作战。
黑山贼只会成为公孙瓒的催命符而绝对不会成为他的臂助。”乐毅胸有成竹的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