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1章 拿人的手短,吃人的嘴软(2 / 2)

“妈,我去刷牙,你等我一会儿,今晚我跟你一块睡。”

谭雅白了她一眼,从沙发上站了起来:“以后换了大房子,四个卧室,让你每天换一个。”

…………

工业大,校长办公室。

从早上9点到中午11点,饶大强的电话就没断过。

因为昨天晚上,秧视2套和4套,播出曙光电子改制的纪录片。

本来纪录片没准备在4套国际频道播出,但领导们一审片子,觉得这个纪录片挺露脸,于是大刀阔斧的改动了一下。

硬生生把关于工业大的部分,增加到45分钟,把曙光电子改制缩减到45分钟。

这叫春秋笔法,模糊化处理曙光电子破产改制部分,主要讲跟工业大合作,开启科技改革新篇章。

饶大强投入80元巨资,制作的那块亚克力牌子,在90分钟的纪录片中,反反复复给了3分钟的镜头。

这八十块钱,花的是真踏马值!

李云溪成了纪录片里的半个主角,仅仅关于她的镜头,就多达15分钟。

纪录片中,不仅仅提到她参与研发的U盘,p3、音频解码器,还开创性的提出了“蓝牙耳机”和“家用wiFi”的概念。

蓝牙和wiFi,是陈元生去年让李云溪搜集的资料。

这次纪录片开拍之前,为了在记者面前展示“硬核实力”,陈元生给李云溪布置了一点新任务。

“你还年轻,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红利。”

“是时候表现真正的技术了。”

现在的蓝牙技术,属于1.0时代,应用范围很窄,在2000年,爱立信研发出了世界上首款民用蓝牙耳机,主要用途是手机语音通话。

蓝牙1.0时代,还传输不了音乐。

在这个程控交换机机都不稳定的时代,家用wiFi概念确实太超前了。

记者也不懂,领导也不懂、观众也不懂。

不懂就对了!

要不,怎么能叫天才女博士呢?

李云溪对着镜头叽里咕噜一堆专业英语,剪辑师居然一刀没切,全盘播放。

某位看电视的大姐,看到兴奋的地方,扭头对着女儿就是一巴掌:看看人家24岁都当副教授了,你数学才考了58分,还有脸看电视。

当然,纪录片对曙光电子的产品也做了很强大广告。

比如70年代末研发的收音机,现在已经被收藏者炒到了过万元。

曙光电子生产的电子元器件,获得了军工认证。

曙光电子的征服者电脑、音箱、人体工学电脑椅、电脑主板,也都先后露脸,而且还给了陆文生大师工业设计室七八分钟的镜头。

总而言之,这次大家都露脸了,曙光电子获得了强大的广告效应,工业大在无线电和微电子领域火了,李云溪、陆文生等也都跟着吃了一波流量,包括上面的大领导,也觉得面子上有光。

当然,最火的还是李云溪。

今天上午,给饶大强打电话来的,都是其他院校的领导,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咨询关于李云溪的消息:你们那儿怎么突然就冒出来个妖女,是归国留学生吗?师从哪位学术大咖?

“你们学校有专门的蓝牙实验室吗?”

“家用wiFi是什么概念。”

“哈哈哈~~”

饶校长经验和脸皮都很厚:“李教授现在是我们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,不要有挖人的想法,这是行业机密。”

【说了你们也不懂,其实我也不懂!】

饶校长很有野心,他要借势再宣传一波。

顺便给省里要点经费,向陈老板拉点赞助。

跟一些高中名校合作,把李云溪事件弄成英语模拟试卷听力题、语文阅读理解、物理电路题,向莘莘学子们反复灌输工业大在微电子领域国际领先的理念。

98年,工业大高考录取分数线是581分。

99年,将工业大微电子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提高到620分不过分吧。

陈老板出钱,我方出力,大家名利双收、合作共赢,这很合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