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祇(2 / 2)

青御与白御太明白龙逸的性子了,他会如此一问,除了想问,还有些作弄二人来取乐的用意在里面。

事到如今,龙逸已经是神祇,却依旧不知神是什么,当然会忍不住问。

人问天,神却不能问天,只能问自己身边的凡人。

“究竟在你们凡人眼里,什么才是神祇?”

龙逸问:

“是绝望尽头所谋求的一线生机?”

他问:

“还是但凡跪拜就能任你们予取予求的傻子?”

龙逸觉得,应该都不是。

因为他自己就不是任人予取予求的神祇,他一贯只会随心所欲、恣意妄为,从来不会顾及所谓凡人的生死存亡,古往今来那些凡人之所以曾有被庇护过,恐怕都是神祇的一时兴起罢了。

追溯太久也毫无意义,单就龙逸自己而言,他的成年的刹那,便是无需回答就能明白神祇为何的刹那。

那是天都的诏天帝驾崩后,天都天启不临,中书令迎伪帝入主天都府,此等逆天而为的举动促使当时的白景——现在的上代白景,为天意入关,下达天罚至中书令一门,以疫病尽灭。

天罚极快,只要有违背天意在先,白景当即可以下达。

天道中的“万物归道”还有似极“株连”的惩罚,那边是“天灾”了。

有迎伪帝入主天都府之事,三宰亦或者说是“世人”未曾尝试阻止,天意便会使白景对其“株连”,但凡不加以制止的凡人,都会遭到天灾的惩罚。

虽然世人普遍是寻常百姓,干涉不到天都府的伪帝之事,高高在上的“天”却不管这些。所以,天灾就成为天都出现违逆天道之事后,所有人都会遭遇的惩罚,亦是上古传说中所指的“改逆四季雨雪”。

天灾与天罚不同,天罚即下即达,而天灾则需等待其融入气候大势,遵循天道之轨迹,少则几年,多则十余载后才会显现威力。

可惜天都人并不知道这些,他们只知道天帝不在位,必然会有战祸,而祸不单行,各种天灾也会接踵而来。

这些本来是在那湛泷关彼端之事,与龙逸掌管的苍域没有半点关系,只可惜,无论龙逸愿意与否,这天下间只有这一片“天”,而苍域也是在这苍天之下,必须遵循其道,尤其是天灾这种连执掌天灾的白景都不能彻底操控的力量,确切的说是无法控制到天灾发生的地点。

伪诏天迎伪帝这一例天灾,由上代白景执行,历经数年,先有始,后而终,依据天道轨迹,最后的终点选择了虞宫郡土,使得虞宫雨雪逐年减少,直到十余年后,白景睚忻入虞宫寻找北第姑氏为武神之剑开刃,已演变为三年未见一次雪的怪诞天候。

这便是“天道”之中的“天灾”。

天道的本质是轮回,有规律且恒古流长。

天灾的规律从天罚降临之后就开始运转,而在湛泷关这一端的苍域也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株连。

时间追溯到龙逸成年前的三年,那些原本应当落在虞宫的雨雪,被天意下达的天灾挪移到了苍域。

苍域终年沐夏,大雨极多,从不畏洪水,却畏寒。一场突如其来的雪,足以让苍域遭到灭顶之灾,更何况,那一回下了整整三年的雪。

那时龙逸尚未成年,还无法驱策法则,更不知道法则是何物。

六岁的龙逸眼睁睁看着涧龙御外的雪越积越厚,看着苍域全年无休炎夏为同样长时间的严冬所替,第一次知道了冬天与寒冷是什么。

太冷了。

他只记得着实太冷了。

夏天落下的雨都能冻得手指发青,冬天里只有漫山遍野的白,半数以上良田被深雪掩埋,田地被冻得无法锄犁,果树冻死在林间,原本为了凉爽而造的竹楼现在却让人活活冻死在屋里……三年间,饿死了无以计数的人。青御会告诉他,却不带他去看。

等到他九岁那年,苍域的寒冷已经持续了三年。青御似乎已经等待了太久太久,在他成年的那一天便跪在地上恳请他前往十宿寨。

龙逸记得青御的每一个字,明明是乞求希望,却说得那么绝望。

“求子御殿下救救苍域,趁还有人活着,哪怕一个也好。”

青法向他跪求了一件他根本不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。